快讯!这15所高校将建新校区;7所高校将在福建添新校区...
11月23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重庆市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的通知》。
其中提到:持续支持重庆大学、西南大学在多领域建设世界一流学科;重点支持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医科大学、重庆师范大学、重庆邮电大学、重庆交通大学、四川美术学院、陆军军医大学等高校加强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力争建成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支持重庆大学、西南大学、重庆交通大学、重庆工商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四川美术学院、重庆文理学院、重庆科技学院、重庆第二师范学院、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重庆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等高校分校区建设。
《规划》在“提升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水平”部分提到:
加大“双一流”高校建设力度,持续支持重庆大学、西南大学在多领域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全面提升学校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重点支持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医科大学、重庆师范大学、重庆邮电大学、重庆交通大学、四川美术学院、陆军军医大学等高校加强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力争建成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着力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特色高校建设,打造高水平示范性师范大学,建设国际化特色高校。聚焦重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前沿科技,加快建设更多具有国际国内影响力、特色优势鲜明的高水平大学。
调整优化高校(校区)区域布局,支持高等院校在有条件的区县布局分校或分院。统筹优化高等教育优质资源重组,大力支持“双一流”高校、部市共建高校依托西部(重庆)科学城建立新校区。加强高校整体条件建设,新增一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支持符合条件的高校更名为大学。支持建设一批现代产业学院、未来技术学院、特色学院和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引进更多国内外示范院校落户重庆,并与在渝高校开展合作办学。
支持重庆大学、西南大学、重庆交通大学、重庆工商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四川美术学院、重庆文理学院、重庆科技学院、重庆第二师范学院、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重庆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等高校分校区建设。新增2个中外合作办学非独立法人机构。引进5所国内知名院校来渝合作办学。推进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学院、长江生态环境联合研究生院、重庆中医药学院、长江音乐学院建设。
力争新增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所,建成高水平“新工科、新医科、新文科、新农科”特色高校12所,示范性现代产业学院和未来技术学院20个。力争新增2—3所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3所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3所学士学位授予单位,新增一批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理工农医类专业在校学生比例提高到60%。
力争新增国家一流学科3个,建成265个市级重点学科、50个左右市级一流学科、50个“人工智能+学科群”。力争50个左右学科进入世界高水平学科,2—3个学科进入世界顶尖学科;15个以上学科在教育部学科评估中进入A类。
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200个,国家一流课程200门。新增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0项以上。
力争1个大科学装置列入“十四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建设3—5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市级高校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20个、高校创新研究群体100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0个。争取高校牵头的27个高水平科研机构(项目)落户西部(重庆)科学城。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15—20项。
建成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1—2个,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或培育单位1—2家。力争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项40项左右。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高水平学术期刊3—5种。
有的!7所高校将在福建添新校区,让我们一起回顾下——
1.天津大学福州国际校区
2018年12月1日,天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福州市政府、福建省省教育厅在福州签订合作办学协议。根据签订的协议,天津大学与新加坡国立大学、福州市政府、福建省教育厅在福州共建天津大学福州国际校区,打造高水平、开放式、国际化的一流机构和平台。
2020年6月,有网友在福州12345便民(惠)企服务平台咨询校区建设情况:“请问天津大学福州国际校区占地总规划多少亩?一共分几期建设?建成之后总体将招生多少人?”随后福州市教育局回应称:“天津大学福州校区总规划面积为2010亩,拟分六期进行建设,按照规划建成后,全部建成后可容纳学生15000人。”
此前相关媒体报道,天津大学福州国际校区(一期)建设正在有序推进,天津大学福州国际校区(一期)工程第一标段已正式动工,该标段建设内容为宿舍楼及公共生活区。
据了解,天津大学福州国际校区一期总建筑面积约14万平方米,其中宿舍楼约5.2万平方米,实验楼约4.1万平方米,教学楼约2.7万平方米,体育场约6000平方米,地下空间约1.5万平方米。与此同时,校区周边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金滨路、洽屿路、南港西路等周边路网建设也已经陆续动建,一期工程有望于2022年建成。
2.闽南师范大学拟在漳州这个县开设新校区
闽南师范大学坐落于漳州,建校于1958年,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福建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20年6月22日,东山县与闽南师范大学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2020年7月7日上午,闽南师范大学考察组到东山开展实地考察座谈,力促闽南师范大学东山选址办学!
就推动双方进一步合作办学,县长黄键鹏表示,希望双方真诚合作,深度洽谈,挖掘更多合作项目和合作空间,实现互惠共赢,力促项目在东山尽快落地、开花结果。县委副书记李斌就闽南师范大学东山校区拟选地块及具体合作模式情况作了简要介绍。
座谈会前,考察组一行还先后前往东山一中新校区、闽南师范大学东山校区拟选地块、漳州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实地考察。
3.福建医科大学湄洲湾校区
2020年年末,福建医科大学副校长黄毅敏与莆田市国资委主任林素琼签约,双方合作建设福建医科大学湄洲湾校区。黄毅敏告诉记者,计划到“妈祖故乡”建设校区,两岸特色是考虑因素之一。未来希望借助两岸医疗科技合作优势,让学校获得更好发展。
福建医科大学之所以选择在莆田建设新校区,主要原因无外乎以下几点:一是,莆田市医疗健康产业发达,特别是民营医院众多,新一轮医改初期,全国80%以上的民营医院由莆田人举办,产值已经超过万亿元规模,福建医科大学作为一所医学类高等院校,在莆田建设校区也属于强强联合之举;二是,莆田正在建设海峡两岸生技和医疗健康产业合作区,目前已有大批台湾地区医药企业、机构等签署合作协议,福建医科大学在此建设新校区也可以借助两岸医疗科技合作优势,让学校获得更好发展,助力学校一流大学建设。
整体来看,福建医科大学之所以在莆田建设新校区,主要在于莆田市较为发达的医疗健康产业与福建医科大学优势特色相契合,二者合作属于强强联合,能够实现共同进步与发展。
4.兰州大学莆田国际校区
2020年10月底,兰州大学莆田国际校区进入审批阶段。
据悉,兰州大学与莆田市高质量、高起点谋划,将以莆田妈祖健康城为载体,积极探索多角度、多领域、全方位的校地共建新模式,在共同研制硼中子俘获肿瘤治疗设备、推动兰州大学高水平研究院建设、高层次人才双向交流以及组建合资公司、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等方面展开全面合作,为建设科技创新高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新动力,助力兰州大学“双一流”建设。
2020年,莆田与兰州大学以合作国产首台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硼中子俘获肿瘤治疗设备研制为切入点,在核医学项目上全面合作,谋划设立兰州大学莆田研究院。
5.福州外语外贸学院滨海新城校区
据悉,长乐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发布《关于中国东南大数据产业园西南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的公告》。
具体内容如下↓
本次拟调整地块位于中国东南大数据产业园西南片区,北至南洋三河、南至中岱路、西至长乐东站防护带、东至南洋东河,规划范围总用地面积为45.6公顷(合684亩)。规划范围内涉及特殊用地,现状为农林用地、工业用地、水域。
调整后,规整原新宁路北侧地块新型工业用地、环卫用地、公共交通场站用地及防护绿地,调整为高等院校用地(即福州外语外贸学院滨海新城校区),用地面积为134114平方米(合201亩)。
6.阳光学院滨海校区
据悉,长乐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发布关于《长乐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2020年12月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和选址意见书发放情况》,据公告内容显示:阳光学院滨海校区项目拿地规划获批。
福建职教城(长乐滨海新城)再添一子——阳光学院将建滨海校区,选址福州滨海新城 。
7.漳州理工职业学院新校区
2020年9月25日,漳州理工职业学院新校区项目举行开工仪式,市委书记邵玉龙宣布开工,市长刘远等市领导到场见证。
漳州理工学院效果图
漳州理工职业学院新校区项目,位于靖城镇靖安村,计划总投资50亿元(含配套项目),规划占地面积1900亩,总建筑面积80万平方米,主要建设9栋教学楼、2栋实训楼、12栋宿舍楼,行政办公楼、食堂、图书馆、体育馆各1栋及相关基础配套设施等。项目主要特点——
1. 学院专业丰富
学院是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通过教育部评估,具有独立颁发国家大专文凭资格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是漳州市政府重点支持升本院校。学院设有印刷传媒与艺术学院、机电与信息学院、商学院、建筑工程学院、交通学院、护理学院、教育学院7个二级学院,开设44个专业。
2. 办学理念先进
学院秉承以“教育家的理念治学,以企业家的理念治校”的思想,以“立德、践行、精技、拓新”为校训,以“八大创新”为核心,思而进取,创新自强,走出了一条以印刷为特色,以工科为重点,以全日制高等专科教育为主的多模式办学发展之路。
3. 项目带动性强
项目的实施,将提升整个园区发展水平,促进南靖教育产业结构升级和全县经济的发展,对加快推进漳靖一体化等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学生、教师工作者及各类劳动工作者等形成的消费人群,可为当地居民提供丰富的创业机会,将进一步促进园区第三产业的完善和发展;也可为园区培养和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