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591)87986605
当前位置:福建升学信息平台> 大学生> 文章内容

2022届高校毕业生平均月薪6507元!比去年低12%

最后更新时间:2022-05-27 14:54:34

毕业生就业情况一直广受社会关注。近日,智联招聘发布《2022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显示,截至4月中旬,46.7%求职毕业生获得Offer,15.4%已签约,2022届毕业生平均签约月薪6507元,8成毕业生签约工作与专业对口。



一、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对大学生就业吸纳作用提升



从毕业生签约的单位性质看,签约民企、国企的毕业生分别占31%、30.9%,共吸纳6成以上毕业生就业,是促进就业的双主力。但与去年相比,民企、国企比例分别下降12个、5个百分点。而国家机关(10.6%)、事业单位(7.6%)的比例分别上升6个、4个百分点。疫情下,国家机关、事业单位释放更多就业岗位,对大学生就业起到更好吸纳作用。



二、硕士生签约率下降,专科生签约率逆势上升



分学历看,硕士、本科、大专的毕业生签约率分别为20.6%、15.3%、14.7%,依然是学历越高,签约进展越好。但与去年相比,硕士生签约比例大幅下降13个百分点,大专生则逆势升高5个百分点。

研究生扩招使得求职市场里的硕士生供给增多,而以往吸纳硕士生较多的教培等行业当前招聘收缩,加之硕士生对就业的期望仍相对较高(在2022届毕业生期望薪资下降的情况下,硕士生期望薪资仍比去年升高),多重因素使得今年硕士生签约率下降。

与此同时,以往吸纳大专生较多的商业服务等行业近两年招工规模上涨,加上大专生更加务实的择业观,去往民企、小微企业就业的比例都高于本科生和硕士生。因此大专学生的就业表现出更大的弹性。



三、双一流院校就业优势明显,普本毕业生陷就业困境



分院校类型看,双一流、普通本科、专科院校的签约率分别为33%、12.5%、13.3%,双一流院校优势明显,而专科院校签约率高于普本,普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困境不容忽视。

从专业设置看,普通本科院校的经管类专业比例较高。调研样本中,普本院校的经管类毕业生占24%,高于双一流院校的13%和专科院校的17%。而2022年经管类专业签约率仅10.5%,在所有专业中排名靠后,这也是造成普本毕业生整体签约率较低的原因。相对来说,双一流院校的理工科学生比例更高(56.5%),高于普本的45%和专科院校的31%。理学(29.5%)和工学(17.3%)均是签约率领先的专业。



四、理工科学生签约率领先,经管类签约进展慢



从专业来看,理学、工学、医学等专业型学科就业情况较好,其中29.5%的理学求职毕业生已签约,可见理工类学科岗位需求旺盛。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大数据、生物医药、新能源等行业,这些产业正是吸纳理工类人才的沃土,带动相关专业就业。而经管类、人文学科等专业签约情况排名靠后,89.5%的经管类求职毕业生目前仍未签约。



五、男生求职积极性更高,签约率是女生二倍有余



从求职结果来看,男性应届毕业生收获Offer与签约占比分别较女性高出13.4、11.8个百分点,签约率为女生的两倍有余。结合求职行动,男生参加直播面试的比例为27.8%,比女生高11.2个百分点,男生参加视频面试的占比整体也多于女生,也因而收获更多机会。同时,女生因未来面临的生育负担等问题遭遇的性别歧视也一直难以消除。



六、2022届毕业生平均签约月薪6507元



在签约的应届毕业生中,平均签约月薪为6507元,比2021年的7395元低12%。其中,签约月薪达到10000元以上的占比10.7%,比去年低8.5个百分点;3000元以下月薪的毕业生占比6%,比去年高1.5个百分点。平均签约薪酬下降,与毕业生对薪酬的心理预期相一致。



七、8成毕业生签约工作与专业对口



当已经签约的应届毕业生被问及工作与专业是否对口时,80%给予了肯定答复,比去年小幅提高1个百分点。



八、名校光环照耀“双一流”求职路,普本、专科生受益于实习经历


双一流院校毕业生主要将获得Offer归因于名校光环,占比49.5%,高于普通本科院校和专科院校毕业生。此外,选择“专业就业前景好”、“学习成绩好”、“学生干部经历”的双一流院校毕业生占比也要高于其它类院校毕业生。与之相比,36.9%的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生、47.8%的专科院校毕业生将成功获得Offer归因于相关实习经历。“社会实践经验丰富”、“求职目标明确”也是普本、专科生的优势。

通过调研可以发现,2022年就业形势比以往更为严峻,应届毕业生在心理上调低求职预期,在求职行为上更加保守,或通过进入自由职业、慢就业、学习深造来对冲近在眼前的就业,或通过求职国企、微型企业以求稳定、保就业。产业的周期波动对不同专业毕业生就业带来影响,学历溢价降低,名校优势依旧。

随着毕业季的临近,广大应届毕业生应在理性求职规划的指引下,通过可视化求职等方式,获得更多就业机会。而在校大学生也应积极寻求实习岗位,提前做好求职准备,在实际工作中提升价值、发掘机遇。